琵琶记

琵琶记,元朝末年高明(即高则诚)所作的一部著名南戏,主要讲述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爱情故事。 琵琶记系改编自民间南戏《赵贞女》(更早时还有金院本《蔡伯喈》),但原故事中背亲弃妇的蔡伯喈变为了全忠全孝。
第十一出 蔡母嗟儿

五娘劝解公婆的这段话,设身处地,入情入理,又宁可自己挨饿,不使公婆落后。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老人的体贴与尊重。

从蔡公蔡婆对儿子前途的不同要求出发,展开戏剧冲突;又从五娘对公、婆的不同心情的谅解出发,加以排解,作家对人物之间的关系,体察入微。

「忆秦娥先」[旦上]长吁气,自怜薄命相遭际。相遭际,暮年姑舅,薄情夫婿。[清平乐]夫妻才两月,一旦成分别。没主公婆甘旨缺,几度思量悲咽。家贫先自艰难,那堪不遇丰年。恁的千辛万苦,苍天也不相怜。奴家自从儿夫去后,遭此饥荒;况兼公婆年老,朝不保夕。教奴家独自如何应奉?婆婆日夜埋怨着公公,当初不合教孩儿出去。公公又不伏气,只管和婆婆闲争。外人不理会得,只道是媳妇不会看承,以致公婆日夜闹吵。且待公婆出来,再三劝解则个。

「忆秦娥后」[外上]孩儿一去无消息,双亲老景难存济。[净扯外耳介]难存济,不思前日,强教孩儿出去。[旦劝介。净]老贼!你抵死教孩儿出去赴选,今日没有饭吃,他便做得状元,济你甚事?若是孩儿在家,也会区处,终不到得恁的狼狈。如今冻得你好,饿得你好。老贼,你死了休。[外]老乞婆!你埋怨我则甚?我是神仙,知道今日恁的饥荒苦。这般年时,谁家不忍饥受饿,谁似你这般埋怨我?休,休,我死,我死。今日饥荒也是死,被你埋怨不过也索死。[欲死,旦扯住介。净]老贼,你便死也消不得我这场呕气。[旦]公公、婆婆且息怒,听奴家一言分剖。当初公公教孩儿出去时节,不道今日恁的饥荒,婆婆难埋怨公公。今日婆婆见这般饥荒,孩儿又不在眼前,心下焦躁,公公也休怪婆婆埋怨。请自宽心,如今奴家把些钗梳首饰之类,典些粮米,以充公婆一时口食。宁可饿死奴家,决不将公婆落后。[净]媳妇你说得好,我只是恨这老贼。

「金索挂梧桐」区区一个儿,两口相依倚。没事为着功名,不要他供甘旨。你教他做官,要改换门闾。只怕他做得官时你做鬼。老贼!你图他三牲五鼎供朝夕,今日里要一口粥汤却教谁与你?相连累,我孩儿因你做不得好名儒。[合]空争着闲是闲非,空争着闲是闲非,只落得双垂泪。

「前腔」[外]养子教读书,指望他身荣贵。黄榜招贤,谁不去求科试?老乞婆,我说个比方与你听:譬如范杞良,差去筑城池,他的娘亲埋怨谁?[净]老贼,你倒好比方,他是奉官差哩。[外]合生合死皆由命,少甚么孙子森森也忍饥。[净]老贼,你固自口硬,再过几时,饿得你口嗅屎哩。[外]休聒絮,毕竟是咱每两口受孤恓。[合前]「前腔」[旦]婆婆,孩儿虽暂离,须有日回家里。[净]媳妇,我岂不知孩儿自有一日回家,只是眼下受饿难过。[旦]婆婆,奴有些钗梳,解当充粮米。[净]老贼,我若没有这般孝顺的媳妇会摆布,可不把我的肝肠也饿断了?[外]老乞婆,这是时年如此,你苦死埋怨我怎的?[旦]公公婆婆恁的闲争呵,教旁人道媳妇每,有甚差池,致使公婆争斗起。婆婆,他心中爱子指望功名就;公公,他眼下无儿,因此埋怨你。难逃避,兀的不是从天降下这灾危。[合前]「刘泼帽」[外]天那,我每不久须倾弃,叹当初是我不是。不如我死了无他虑。[合]一度里思量,一度里肝肠碎。

「前腔」[净]有儿却遣他出去,教媳妇怎生区处?媳妇,可怜误你芳年纪。[合前]「前腔」[旦]公公、婆婆,媳妇便是亲儿女,劳役事本分当为,但愿公婆从此相和美。[合前]

形衰力倦怎支吾?

口食身衣只问奴。

莫道是非终日有,

果然不听自然无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